教师平台

忘记登录密码?
登录
首页
我的学校
学校概况
校训校风
历任校长
百年校史
知名校友
校园剪影
校友会栏
新闻中心
队伍建设
党团风采
教学管理
德育天地
教育科研
后勤保障
体卫园地
国际交流
校友会
纪法教育专栏
文化建设
校园公告
急救科普
更多菜单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官网首页
我的学校 新闻中心 队伍建设 党团风采 教学管理 德育天地 教育科研 后勤保障 体卫园地 国际交流 校友会 纪法教育专栏 文化建设 校园公告 急救科普
【百年三中毓秀 等你承绪增华】巧手格物呈万象 妙音化韵入天然——生活中的物理,昆曲,创意设计(热塑、软陶、剪纸)社团
2025-06-21
阅读数:80
背景音乐

2025年

线上校园开放日

(十一)








生活中的物理


“生活中的物理”是高中物理组发挥我校市级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而设计组建的社团。在社团活动中探索实践课内外实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利用活动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学科素养。

如《“平衡鹰”的奥秘》一课,教师用生活中的常见玩具“平衡鹰”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瞬间融入到了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在对“平衡鹰”的仿制与讨论阶段,很多个性化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相应的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类似的活动还有《“水火箭”的制作》《曲别针小陀螺的制作》《如何鉴别生鸡蛋与熟鸡蛋》《电动机的制作》《摇绳发电》《波的形成与特点》《合力与分力的奥秘》《“回旋镖”的制作》《“玉兔”如何去月亮》等等。这些学科活动的设计都是来源于生活、生产,又与我们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实验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能够理解现象,甚至还能够解决生活的问题。


学生到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体验


学生到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体验


学校给社团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设计建造了艾莫斯小屋,同学们有机会亲身体验物理与心理学的碰撞。


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复赛


我们社团与各类比赛对接。在2021年至2025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第七届至第十届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通过遴选优胜者参加市级复赛,多次获得了市级二等奖、三等奖。


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复赛


社团融合多种资源,拓展活动内容,构建沉浸式物理实验和学习环境。例如“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历次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中科院公众科学日都列入了三中物理校本课程目录。我们还走进天津科技馆、滨海科技馆等去拓展我们的课堂。

总之,我们通过社团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理论分析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为今后的人生插上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的翅膀,助力其在科学的天空中翱翔。





 


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

——天津三中稽古昆曲研习社

 昆曲艺术在天津三中的校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早在学校初创时期,就有一批传统音乐爱好的师生聚在一起唱昆曲,习昆曲,一度成为美谈。随着时代的变更,三中的昆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2017年,天津三中音乐教师侯忠杰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恢复并成立了天津三中稽古曲社。社员以我校高一、高二具有一定文学功底,且热爱传统音乐的学生为主。



曲社聘请天津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渠天凰先生、孙立善先生担任艺术顾问。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有清工与戏工之分。天津三中稽古曲社主要以清工为主,即以研究、习唱、传承昆曲为主要宗旨,戏工(表演)为辅。我校稽古曲社传承古法,唱曲不带念白,主要专注于昆曲曲唱的音韵、腔格、咬字的规范和讲究,学生近距离、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和感受“昆曲之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传统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



我校稽古曲社秉承传统音乐法度,在昆曲曲唱方面采用的工尺谱。工尺谱是中国汉族音乐传统记谱法之一。目前,天津基础教育界能用工尺谱进行教学的只有我校一所。

天津市第三中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学校更加关注传承了六百余年昆曲艺术,致力于在昆曲的大美至美中,探寻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真谛,培养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



 


创意设计之一
热塑社团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存在,是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手段。通用技术课程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为了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更好的自由空间,我们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经多年反复实践,引用"热塑工艺"开设"热塑创意手作"校本课程,让其成为通用技术教学的"最强助攻手"!



第一,体悟技术,激发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毕竟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大多数物质都具有这种性质。但有一种神奇的材料,它受热后反而会缩小。它就是"热缩材料"。热缩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料高分子形状记忆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高温性、抗腐蚀性、耐老化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力、汽车、通信、石油化工、电子电器、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我们用技术的"与众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用技术的"独特魅力"蓄力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发挥主动性,培养设计创新 ,提高物化能力。这种神奇的材料以其颜色丰富,可塑性强,加工较简易成为手作达人的新宠。热缩片的神奇之处是可以把你任何想要的图案或形状定制出来。我们通过绘制、裁剪、热缩、装配等工序可以将学生们的设计物化成各种挂饰、胸针、发簪、摆件等等,不再让设计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例如,每年学生们设计的班徽不再只是一张图画了,孩子们将蕴含着班级精神的班徽做成胸针佩戴在胸前,做成发饰别在发间,做成肩章,做成帽徽……薛媛同学还独立设计并制作了"三中铃铛娃娃"挂件,以表达对母校的敬爱。"实操"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促使了知识的主动性生成。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积极动手、努力思考,能够真正的在"实操"中体验技术,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第三,运用图样表达,拓展工程思维将意念中或客观存在的技术对象,运用图样形式进行可视化的描述和交流,从设计的要求出发对多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权衡并做出最佳的选择。在我校120周年校庆之际,学生们以此为题设计制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中朱家申同学所做的《铃铛阁》脱颖而出。通过对实物铃铛阁及众多摄影作品的研究,他绘制出铃铛阁的零件加工图,并结合热缩片的独特回缩比例验做好尺寸标注,经过反复试最终做出了如同微缩景观般的"铃铛阁”摆件。热缩创意手作项目中不仅只有"热缩"环节,更可以让学生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构思,用技术语言实现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能认识系统与工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某一具体技术领域的问题进行要素分析、整体规划。



第四,各显所长,给"个性"足够的自由空间。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优势,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例如,范弈萱同学美术功底很好,但有时也苦于画作形式的单一。来到"热缩创意手作"后,经过沟通交流,她将平面的画作与课立体塑形的热缩工艺相结合,创作出了全新的作品《校园春景图》。静逸蔚然的图书馆掩映在一片活力洋溢的桃花中,她将平面的画作配上通过热缩工艺立体塑形的桃花,增加了画作的层次感创作出了全新的作品。打破常规,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建立自信,做"自己"的自己。



第五,通用迁移,多元融合其实。我们"热缩创意手作"不仅适合"个性",我们与"融合"也相配哦!传统情况下,课程都是孤立的开展教学,但校本课程可以协作,可以整合,更可以多样。例如,我们融合历史学科,牛子彦同学就将历史学科中讲到的"丝绸之路"借助热缩工艺呈现出来;例如,我们融合民俗文化,任信姿同学所做的玉兰花发簪,凸显着当下时尚国风潮。玉兰花代表着高洁的爱、真挚的情、感恩的心,每年春寒乍暖时我校的玉兰花就会悠然美好的开放着,抹过一丝忽远忽近的淡香。一支时尚国潮风的玉兰花发簪溢满了对母校的爱。


为了更好的助推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增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工程思维和创造能力;强化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我们一定坚持不懈挖掘校本课程的优势,给学生营造最适合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创意设计之二
软陶社团


一、软陶校本,助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力求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而满足年龄、性格差异性很强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只依靠国家统一课程是不够的,校本课程灵活多样,能够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软陶是陶艺中的精灵,特殊形状的反复揉捏、陶泥软硬程度的不断调整、作品成型的时间实验等,每一次作品的制作都是历经考验和挑战的过程。制作软陶让人想到一个热词,那就是——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加完美就是工匠精神,而工匠们在不断雕琢作品,改善工艺的过程中,享受着作品升华带来的快乐。软陶制作不就体现到了这种精神吗?追求这种精神不是更好的满足了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吗?

 


二、软陶校本,助教师成长

校本课程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课程开发辅助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实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权,提升教师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校本课程还能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和探讨,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以软陶校本为例,从教材的设计制作,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从专用教室的布置,到课程材料的选择购买,都是笔者一人所做。在准备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诸多困难的坎坷,但是也收获了像photoshop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使用适合度的鉴定、网络平台建设等技能的应用和提高。而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和学生共同商定教学内容,反复的沟通和磨合,软陶这门校本课程还收获了学生极大的认可和喜爱,我想这些是对教师最大的褒奖。

    


三、软陶校本,助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改变了全国课程“大一统”的局面,不仅给学校形成和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而且有利于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发掘校园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突显学校办学特色。

“面向21世纪,以天下为己任,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是我校办学方向。软陶校本课程重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重点打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刚好符合丰富了“高质身心和人文精神”,为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贡献了力量。

而且,软陶校本作为特色还参与我校的对外交流活动。外国留学生到我校体验软陶制作,不仅丰富了留学生的在华生活,而且对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促进国际友好关系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校本课程因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也需要广大教师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才能使校本课程的作用发挥的更好。

 



创意设计之三
剪纸社团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我校的剪纸社团为同学们提供了领略和继承中国民间剪纸文化的平台。纸薄情深!我们带领学生围绕 “庆建党100年赓续红色血脉 贺建校双甲子再谱时代新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年三中校风校训”等主题进行剪纸作品创作,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审美素养,又陶冶了情操,抒发了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剪出美好愿景,健康而有个性地成长。剪纸社团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剪纸艺术的熏陶中逐渐成长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赵忠萍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纸艺屏风念党恩 折剪刻画育新人》被刊登在红桥教育网上,又被天津市“网事津评”公众号采用,并大量转发,深受各界人士好评。



赵老师带领学生制作“宣传标语”剪纸,面向全区展示剪纸社团精品课,用剪纸艺术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赵老师带领学生制作的“五一劳动节”剪纸




组稿人:曲克伟 张静

本期供稿人:丁涛 侯忠杰 路芳 全力 赵忠萍

本期文字审稿人:佟乐媛

排版制作:邢文胜

核稿人:王敬

领导审核:刘扬 李娜


0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赞吧! 已赞
返回学校官网
查看详情
精选评论
1-10 of 704 项目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GO
非公开文章
非本校不可阅读
可能是以下问题造成:
① 非公开文章不支持在电脑浏览器打开,在浏览器打开统一显示无权限
② 您非本校,无权查看,请联系学校老师将您添加到学校成员
有疑问请点击联系客服
学校地址: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向东道
学校邮箱:tj3zhong@126.com
联系电话:86513074 /26532554
微信公众号
天津市第三中学
发送
天津市第三中学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3012号
12010643001-17001 广东全通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1
点击  ,再点击转发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师生阅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