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传温情
一片丹心铸师魂

王秀荣同志,中共党员,天津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教师。2001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一直扎根于红桥教育教学一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阐释了“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培德先于育才,育人不计辛勤”的理念。她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宗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她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四有”好教师、局级师德先进个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区级优秀教师,2024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

工作24年来,王秀荣同志共担任班主任10年、年级组长12年。身为班主任,她要求自己既要爱“小天鹅”,也要爱“丑小鸭”,尊重关爱与严格要求并行。班级卫生扫除的时候冲在学生前面,雨中把伞让给两名学生,夜深了还在学生家中调解亲子矛盾,组织全班同学关心照顾身患重病和失去亲人的小伙伴……凭借着不断付出和努力,她逐渐建立起了和谐而坚固的师生关系,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集体。

身为年级组长她不仅主动解决各种学生问题,更是将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向身边的年轻老师倾囊相授。通过组织班主任老师开展班会、家访、心理辅导等工作,加强了家校沟通,打造出了卓越的教育教学成绩。所带班级、年级曾被评为区校级三好班集体和局级文明处组,不仅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一名出色的老师应该具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王秀荣老师一直是教学路上的求索者,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始终以一颗匠心打磨着教学,用长久的坚持沉淀着自己甘为人师的那颗初心。历史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因此,她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历史课堂打造成立德树人的精彩舞台。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王秀荣老师逐渐形成了“以需定教,持续改进课程教学;因材施教,全面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学特色,并通过积极撰写论文、研究课题、总结案例等,不断反思和升华自己的教学感悟。作为区教育学会的理事和学科组长她时刻不忘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区校各级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带领更多老师共同进步。王秀荣老师曾获得市第六届双优课一等奖,2017年她入选天津市首批“学科领航教师培养工程”学员,并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研课题先进个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红桥区名教师和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工作过程中王秀荣老师曾多次提出援藏、援疆的申请,2022年底,得知新一批的援疆教师选派工作启动,她再一次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最终顺利成行,并在出发前的全市动员会上作为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教师代表表态发言。

为了尽快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王老师在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到达受援校之后进行了跨年级教学和高三毕业班教学,并有意识的通过历史课堂让学生更多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热爱。

除了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她还努力在当地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发挥自己的辐射引领作用。作为十一师兼职历史教研员,通过听课评课、收徒带教、做示范课、开展讲座、担任评委等方式,将自己从教二十多年来的心得收获与当地同事无私分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援疆过程中王秀荣老师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年迈的父母生病、自己身体严重不适等,但这些都没能阻止她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尽可能广泛、深入而持久的播撒在新疆这片充满期待的土地上,帮助边疆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他们在学习中受益终身!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得到受援校的高度评价,王老师先后被评为四中的最美援疆教师和十一师优秀援疆教师。

2025年4月30日,天津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召开。王秀荣老师被授予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并参加表彰大会,展现了红桥教育人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

供稿:工会
排版制作:邢文胜
核稿人:回宏斌 王涛
领导审核:刘扬 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