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人才培养
与学科建设新举措
- 高中数学组系列活动报道 -

一
聚焦创新人才培养:
大中联动共育未来领军者

为深化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2025年3月24日,高中数学组特邀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李景焕开展《统计建模》专题讲座。

李教授作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系统地讲解了统计建模的核心流程,涵盖数据预处理、回归模型构建及优化等内容,并借助真实案例展示了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应用。






活动期间,学校党委书记刘扬为李景焕教授颁发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校外指导专家”聘书,这标志着两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此次活动,学校党委书记刘扬和副校长孙琳全程参与,部分教师及高一、高二学生代表80余人参与学习,为后续项目式学习及区级展示奠定了基础。



二
“手拉手”帮扶促提升:
跨区联动共筑优质学科组

3月27日,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携手天津市第三中学与宁河丰台中学开展高中数学学科建设项目跨区域交流活动。活动在丰台中学报告厅举行。红桥区高中数学教研员黄湘冀、天津三中副校长孙琳、丰台中学校长李立宁、副校长岳怀亮、两校全体高中数学组教师、我校“强校工程”帮扶校教师代表刘会财、王琦在现场参加活动,两区全体高中数学教师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同步观看。






活动以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为核心,红桥区教研员黄湘冀作《高考命题改革趋势》主题报告,强调“素养立意、突出思维”的备考方向。




丰台中学教师张钰鑫做了题目为《直线、圆、抛物线》的专题复习课,教研员黄湘冀、天津三中正高级教师李莹、学科组长袁维共同评课,探讨高效复习策略。






两校教师围绕高考命题动态、分层教学实施等展开深度研讨,从而推动教学资源共享与学科组共建。天津三中副校长孙琳在总结中表示:“此次跨区联动充分展现了联合教研的辐射效能,通过资源共享、思维碰撞,为两校教师搭建了高质量成长平台。
未来我们将以‘系列化、主题化’为目标深化协作。”丰台中学校长李立宁指出,本次跨区教研是“手拉手”工程的重要实践成果,感谢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天津三中提供的专业指导。黄湘冀老师的备考方向指引和三中教师团队的精准建议,为我校高三复习和学科建设注入新动力。通过系列合作活动,我校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期待持续深化两校教学协同,共同探索质量提升新路径。







三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
技术革新助力教育现代化

在3月20日的区级继续教育培训中,我校副校长孙琳与“强校工程”帮扶校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中学教师刘会财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为主题,展示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

孙琳副校长结合UMU互动、智能分层查漏补缺等工具,提出“精准教研五化模式”,即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规范化。






刘会财老师则聚焦AI备课、出题及课程思政融合,通过Geogebra、豆包等软件演示数学教学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强调“技术服务于思维培养”的理念。

全区高中数学教师在现场参加培训,我校“手拉手”帮扶学校丰台中学全体高中数学教师在线上同步听取讲座。





四
高三备考精准发力:
科学研判护航学子冲刺路

在系列活动中,高三教学研讨成为焦点。黄湘冀老师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析近年命题趋势,指出“减少题量、强化思维、创新题型”的改革方向,并针对解析几何模块提出“几何优先、多想少算”的解题策略。







天津三中联合帮扶学校梳理高频考点,制定分层复习计划,通过真题演练与错题归因,助力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关键能力。




天津市第三中学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跨区学科共建、技术赋能教学及高三精准备考四大举措,全面贯彻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大中联动”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路径,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三中智慧。

撰稿人:袁维
排版制作:邢文胜
核稿人:孙琳 张子龙
领导审核:刘扬 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