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方联动
共襄教育创新盛举
民进天津市委员会秘书长刘素侠、天津市教科院中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员赵松涛、天津科技出版社副总经理季乐、新媒体营销部副主任崔泠熙、新媒体营销部设计吕刚、农科院食用菌工程中心教师李风美、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徐长青等20余人出席。天津三中党委书记刘扬、副校长孙琳、副校长王敬、副校长回宏斌、教务处主任张子龙、教务处负责人张瑞、生物学科组长张宣及项目组教师团队全程参与。


会议由天津三中教科研副主任吕洁主持。

副校长孙琳在致辞中指出,作为百年老校,天津三中始终以“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为目标。

食用菌项目式学习通过跨学科整合与校企联动,将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深度融合,既落实了“五育并举”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


虚实结合
食用菌课程的创新实践
本次汇报会聚焦天津三中食用菌项目的两大核心亮点:数字化教学创新与学生实践成果。

数字技术重构教育场景
项目组教师刘丹然介绍了3D数字模拟实验室的构建过程。该实验室基于NibruCreator平台开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食用菌栽培全流程的沉浸式模拟。

学生可在此平台观察菌丝生长、食用菌农业生产科研实践过程。实验数据以图表和动画形式呈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该成果在《全国仿真应用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展现了数字化技术对教育的赋能潜力。

学生实践成果丰硕
在为期半年的课程中,徐长青工作室成员刘丹然、高燕老师分别在初高中校本课程开展《认识食用菌》项目式学习。

“认识食用菌”“制作孢子印”“设计智能恒温箱”等活动,完成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创新的跨越。例如,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撰写了《食用菌转化率优化研究》论文;部分小组设计并修改了智能恒温箱方案。此外,学生还通过短视频记录实验过程,制作科普宣传模型,并在班级内开展成果答辩。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更培养了他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劳动意识。


校企协同
构建教育新生态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多方资源的协同支持。农科院食用菌工程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菌种培育技术指导,并表示可以开放大型仪器设备(如氨基酸分析仪、液质联用仪)供学生实践,并有意向与三中教师进一步开发项目式学习的课程,将更深的内容纳入其中。如DNA分子的提取,让孩子们通过手动操作来理解科学概念。天津科技出版社则计划将课程成果转化为科普教材,通过VR/AR技术开发“元宇宙科学实验室”,进一步扩大项目影响力。

天津科技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建锋透露,科技社已与农科院合作开发农业科普资源,并计划将三中的实践案例纳入教材。他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三中的创新课程推广到全国更多学校。”


专家视角
项目式学习的教育价值
与会专家从教育理论、实践路径等角度对项目进行了深入研讨。天津市教科院教研员赵松涛指出,项目式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三中以食用菌为载体,将研究性学习、跨学科实践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既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建议学校进一步提炼课程模式,形成可推广的教学范式。

民进天津市委员会秘书长刘素侠强调,教育需打破围墙,整合社会资源。她表示,民进将持续推动“科学家进校园”“少年科学院”等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徐长青则从区域教育生态的角度肯定了项目的示范意义。

他透露,红桥区已将项目纳入“中国教育学会区域项目主体改革”课题,未来将通过28个子课题辐射全区中小学,构建“兴趣-实践-创新”的阶梯式培养体系。


未来展望
从“试点”到“范式”
天津三中党委书记刘扬在会议中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食用菌项目的全面铺开,食用菌项目不仅是一次教学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


未来学校计划

1.建设专用实验室:配备智能分析系统,实现食用菌从培育到检测的全链条教学。
2.开发课程资源包:结合AI技术,打造“数字人教师”互动系统,提升学习趣味性。
3.深化校企合作:与农科院共建“青少年科创基地”,支持学生参与基因工程等前沿实验。
4.推动区域辐射:通过成果输出与师资培训,助力更多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
5.编纂指导手册:出版《认识食用菌》项目式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指导手册,提供系统化教学设计与实操指南,促进课程标准化与普及化。
天津三中食用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创新范式。正如赵松涛老师所言:“教育的本质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当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观察菌菇生长,在实践过程记录食用菌的变化过程时,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埋下了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种子。


研讨座谈结束后,与会领导和专家在天津三中领导班子陪同下,实地参观了被誉为 “镇校三宝” 的古籍书库、校史馆及生态展示馆,深入感受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与教育创新。



在参观过程中,领导老师们进一步体会到历史是滋养文化基因的厚重土壤,创新是放飞科学梦想的灵动羽翼,三中师生厚植文化根基,在历史与创新的交织中,不忘初心,肩负使命,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供稿人:刘丹然 高燕
排版制作:邢文胜
核稿人:孙琳 张子龙
领导审核:刘扬 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