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木铎之心
践素履之往
四位教师的援甘之行



天津市第三中学左玲、齐悦、范丽艳、张秀宁四位教师积极响应天津市“支援西部、奉献甘肃”的号召,带着火一样的热情,奔赴千里之外的甘肃碌曲县、舟曲县及合水县,用心、用力、用情将“组团式”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在平凡的援甘路上,抒发着可贵的援甘深情。



左玲:深耕教学 以爱育人
2024年8月底,左玲老师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到甘肃碌曲,投身教育事业。碌曲,3500米的雪域高原,生活条件艰苦,但这里的孩子们却拥有着对知识无尽的渴望。

教学中,左老师通过开展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与思考。左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引导者和陪伴者。每一次课后的讨论、每一次促膝的谈心,都是她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见证。

教育改变命运,知识点亮未来。选择来到碌曲,扎根藏区高原是左老师对三尺讲台最真挚的热爱。她相信,通过每一位援派教师的努力,一定能够为这里的孩子打开一扇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和可能。未来,左老师将继续带着希望与梦想,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点亮前行的灯塔。




齐悦:专业引领 以研促教
齐悦老师在本学年继续担任甘肃省舟曲县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教师。在援甘的一年半时间里,齐老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合理规划教学方案,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制定评价量表,重视课堂评价,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齐老师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进步,还参与了多项教育活动,担任舟曲县“教学评”一体化优质课大赛评委,参与听课、评课和座谈交流;参与舟曲县初级中学学科教师结对帮扶活动,落实“122468”帮扶措施;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百行百业交流行”活动,为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捐款献爱心;在舟曲县督导室对全县七所初中校的督查工作中担任督导员,深入了解各学校教学现状,撰写督评报告;为舟曲县七所中学做示范课和讲座,获得广泛好评。

展望未来,齐悦老师将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全心全意关注学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范丽艳:知难而进 创新求索
2024年8月,范丽艳老师来到甘肃合水县乐蟠中学支教。在教学中,范老师克服体育器材短缺、学生身体素质欠佳等困难,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范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技能传授过程中,她精准讲解、示范,助力学生掌握各类体育技能;借助游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运功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强身健体之余,塑造学生的坚韧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相信在接下来的支教工作中,范老师会再接再厉,继续发光发热,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帮扶工作。




张秀宁: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
2024年3月,张秀宁老师怀着对党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带着促进东西部协作的神圣使命,跨越崇山峻岭,来到位于岷山腹地的甘肃省舟曲县初级中学进行支教工作。舟曲县境内群山环绕、沟壑纵横,雨季泥石流、滑坡严重。张老师克服环境、教材和语言障碍,在近一年的支教工作中得到了受援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被舟曲县人民政府评为“组团式”帮扶优秀教师。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张老师克服了教材不熟悉,考点难度不易把握的困难,认真研读教材,课前充分备课,课下反复研究甘肃省和甘南州中考试题,准确把握考点,设计了符合学情的教学计划。

张老师除了完成九年级英语教学任务外,积极参加学科组、集备组的各种研修、听评课活动;深入探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手段;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担任评委并做校级公开课;进行题库建设,开展对目标生的扶优等工作。

在帮扶工作中,为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张老师响应团队号召,与藏族学生结对帮扶,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在“认领微心愿,助力微梦想”活动中,为学生完成心愿,购买学习资料,并与帮扶学生谈心,关注学生学业表现。




援派千里践使命,情系教育守初心,四位援甘教师甘愿化春蚕,用无私和奉献让知识与智慧延伸;她们甘愿做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未来,她们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担当协作使命、赓续教育初心,为东西部教育协作奉献三中人的力量。

供稿:人事办公室
排版制作:邢文胜
核稿人:郝连婷 王露
领导审核:刘扬 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