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向下滑动)
一百二十余年风雨兼程,天津三中一路高歌向前,从筚路蓝缕到踏上新征程,学校见证了天津教育发展的伟大变迁,书写了永载史册的成就贡献。
与《校史》相比,校友们记忆中的学校就是他们的青春岁月,在这里,他们感受着祖国的发展,找寻着理想的方向,伴着朗朗书声展开绚丽的人生画卷。曾经的校园、师长、同窗已成为生命历程中光彩熠熠的美好回忆。
在天津三中建校122年之际,学校在《校友访谈录》基础上推出“最是深情忆母校”系列公众号,带大家领略百年老校与莘莘学子之间温婉亲切、感人至深的绵绵情愫。本期推出的是天津市第三中学2002届校友戈立军。
回忆与未来,都有三中相伴
——访天津市第三中学2002届校友
戈立军
态度随和,讲话条理是戈立军给人的第一印象。1999年,戈立军进入天津第三中学学习,在校就读期间,戈立军无疑是一位“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的每次考试基本都名列前茅,数学成绩更是亮眼。优异的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既被同学们崇拜,也被老师们所“器重”。戈立军说,他有如今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在三中学习期间的熏陶,高中三年时间虽短,对戈立军产生的影响却深厚而久远。
回忆高中生活,戈立军感慨万千。
高三时的班主任杨燕鸣老师,至今让戈立军记忆深刻,“杨老师特别开朗,治学严谨,对每一个学生都特别关爱”。高中时候,由于戈立军的家里比较困难,杨燕鸣老师曾在没告诉他的情况下,为他垫付了一学期的学杂费,这让后来知道这件事的戈立军和他的家人都感动了很久,“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当时整个班都很团结”。戈立军对于天津三中,不仅感念这这所学校就读时带给他的师生温情,更怀念治学严谨的学习氛围。
杨燕鸣老师
中学时代的戈立军,在数理化学习方面有着极高的悟性、举一反三的能力和稳定的水平。“高二的高老师,经常会留一些课后的难题给我们,我比较喜欢做”,戈立军说,也正是那些难题,让他渐渐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日后的学习科研打下了基础。“那个时候流行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戈立军的理科学科的学习成绩出众,语文英语也保持在班级前列,戈立军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英语老师王路的授课风格。王老师在当时是一位十分“稀有”的海归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不仅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习惯于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授同学们,比如唱英文歌。时至今日,戈立军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练习过的许多歌曲名称,比如后街男孩的aslongasyouloveme,微笑姐妹的coconut等等,每一首在当时都是十分流行的。课堂上伴随着这样的歌曲,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王路副校长
凭借着自身的悟性和认真钻研的学习方式,戈立军最终在高考时发挥出了优秀的水平,成功进入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
师生之情记心间,同窗之情也难以忘怀。吴健,既是戈立军多年的密友,也是当年堪称“棋逢对手”的同班同学。高中三年两人相互激励也相互帮助,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戈立军依旧清晰地记得,中学时两个人在午休时间,带着练习题从教室所在的四楼跑到二楼的实验室,在很窄的窗台边上站着学习,一边讨论,一边钻研难题……那段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日子,是戈立军很怀念的。时至今日,戈立军还和吴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同窗之谊和惺惺相惜交织的情感吧!
在天津三中读书的时候,戈立军成绩优异,曾获得校友奖学金
当年一直蝉联第一的“神一样”的李晓通也是让戈立军记忆深刻的一位同学:因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戈立军也有着一颗好强的心,但第一的位置却常常是年级里的李晓通同学。“有幸从她的手中夺过一次第一,很是幸运”,所以戈立军虽然对这个女同学不甚了解,却也是一直把她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以她为目标来鞭策自己。
赓续三中精神,戈立军身体力行。
“创新、务实、自助、自尊这八个字是三中的校训”。如今作为天津工业大学教师的戈立军,本着一颗爱校的心,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传承和发扬着三中精神。戈立军说,当年对于学校精神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老师们在重大活动上的传达,以及阅读校刊《铃铛》时潜移默化学习到的。谈到校风校史,戈立军如数家珍“三中的校风是崇尚质朴、品学兼重;以天下为己任,青年壮志,舍我献身是我们那时经常听到的三中精神,也是于方舟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熏陶,才使得戈立军对于学校的校训校风既能内化于心,又能外化于行。从三中的舍我献身,到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两校精神在戈立军看来一脉相承,“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现在的科研教学,我也秉承着校训和为天下的精神创新,努力去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
天津三中110周年校庆《铃铛》专刊封面
方舟精神主题墙
在戈立军大一的那一年,天津三中恰逢百年校庆,怀着对于母校的怀念和感激,戈立军回到母校,参加隆重的校庆活动。据戈立军的描述,当时的签到处,既能看到年逾花甲的老者,也能看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往来的许多届校友,无论他们是什么样子,眼里洋溢着的都是一份热切的情怀,与来自各方的校友站在一起,戈立军说“那是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这时,天津三中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更加深切了,也是通过这次活动,让他对百年三中传递下来的校风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切。
天津三中百年校史展馆
从讲台下的学生到讲台上的老师。在教书育人的风格上,戈立军也深受当年三中老师的影响。中学时期,背着手不带教案,把书装进脑子里的潇洒老师吴开月,让戈立军十分钦佩,如今转变为教师身份,戈立军也以吴老师胸有成竹的教学方式为典范去锻炼自己。在天津工业大学多年教学之后,他如今也可以像吴老师一样脱离教案,气定神闲的讲授。那种知识存于心的精神,被戈立军认认真真地传承了下来。在引导学生方面,戈立军也说,因为在三中学习时养成了很好的自学习惯,所以如今在教学中,戈立军对他的学生们也更喜欢用引导的方式而不是照搬式教学进行授课,这种引起深度思考的方式会让学生受益更多。
因为对学校感情深厚,所以戈立军收藏了很多在天津三中读书时的相关材料。
展望未来发展,戈立军自信坚定。
自2011年进入天津工业大学以来,戈立军就以引路人的身份带领他的学生们不断攻坚克难,钻研学术。在戈立军的办公室中,摆放着一个书柜,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他从本科到当下的所有材料,在戈立军拿起这些书时,我们看到了他对研究领域一片真诚和憧憬之心。戈立军说,正是这些陪了他很长时间的书,给了他启发。
事实证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工作中,戈立军很好地践行了作为新时代科研人的创新精神,这也是基于三中精神内核的实践。
现在戈立军老师正在天津工业大学任教
最后,戈立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现阶段的教育方式对三中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方面,高中教育虽然最终都不能免于应试的路线,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带着镣铐跳舞”,弱化分数的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锻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锻炼能力服务应当是关键和本源”。在加强高考类学科教育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开设,可向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着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塑造;另一方面,希望天津三中从高中阶段就为学生未来方向的选择做铺垫,适当地对学生们进行与大学专业课和科研方向有关内容的科普,让他们对于高考后的大学学习与科研生活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出对于未来专业的兴趣,这样就不至于在教育阶段切换的时刻迷茫而不知所措,进行以最终为社会和科研输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体系化教育改革。
撰稿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宏 张歆仪
指导教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冯帆
天津市第三中学沿革
■ 1901年创建,名为天津普通学堂。
■ 1903年移交官办,更名为官立中学堂。
■ 1905年王用熊接任监督,更改校名为天津府中学堂,监督改为堂长,由王用熊担任。
■ 1913年更名为省立天津中学堂,堂长王用熊。
■ 1916年更名为直隶省立第一中学校,校长王用熊。
■ 1928年,直隶省改名河北省,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一中学校,校长由马千里担任。
■ 1933年更名为河北省省立天津中学校。
■ 1940年秋,学校由省府移交天津市,更名为天津特别市市立第一中学校。
■ 1945年复更名为河北省省立天津中学校。
■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同年8月,学校改为市属,当时已有市一中、市二中,故排序第三,名为天津市第三中学,校长胡夏青(胡乔木之妹)。
欢迎关注
编辑:卢慧 李颖辉
排版制作:邢文胜
核稿人:郝连婷
领导审核:尹淑霞 刘扬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GO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