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向下滑动)
一百二十余年风雨兼程,天津三中一路高歌向前,从筚路蓝缕到踏上新征程,学校见证了天津教育发展的伟大变迁,书写了永载史册的成就贡献。
与《校史》相比,校友们记忆中的学校就是他们的青春岁月,在这里,他们感受着祖国的发展,找寻着理想的方向,伴着朗朗书声展开绚丽的人生画卷。曾经的校园、师长、同窗已成为生命历程中光彩熠熠的美好回忆。
在天津三中建校122年之际,学校在《校友访谈录》基础上推出“最是深情忆母校”系列公众号,带大家领略百年老校与莘莘学子之间温婉亲切、感人至深的绵绵情愫。本期推出的是天津市第三中学2002届校友吴健。
求真务实,不忘初心
——访天津市第三中学2002届校友
吴健
吴健,男,1984年生,天津市第三中学2002届校友,后考入浙江大学。现任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级技术专家,主要从事智能试验装备业务领域的研制开发工作。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左二人物为吴健
“这是我的青春,是我人生中一段很重要的经历。”重拾在天津三中的时光,吴健满是怀念与感恩。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吴健褪去了年少懵懂,熔铸了求是坚毅,同时也传承着三中精神,彰显着三中人独有的气质:低调沉稳,永葆初心。
记录·学习印记
“学习最有趣,三中也承载着我很多宝贵的学习记忆。”吴健说到。
初中毕业后,吴健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市第三中学。那时天津三中已经是市重点高中了,同时也是红桥区综合排名第一的学校。三中包含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吴健所在的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是直接从初中部考上高中部的。在第一次期中考试时,他就取得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当时感觉自己好像在班级里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吴健笑说着。
90年代学校教学楼
优异成绩的背后,总会有或大或小的学习压力。高三时铃铛阁成了吴健几乎每天都要“打卡”的地方。铃铛阁共有两层,下面一层是高台,上面盖有一个“如鸟张翼”般的小亭子,亭子上有一个铃铛,风一吹,便叮当作响。而这里也成了吴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的好去处。高三时课程安排得满,晚上还需要上晚自习。课业繁忙,精神也高度紧张。吴健总会在晚自习前的休息时间,约上戈立军和王雅卓两位同学,一起来到铃铛阁,互相倾诉烦恼,或者静坐着,听着铃声,望着远处,排解一天的学习压力。“有时也会畅谈将来考哪所大学,做什么工作。当时对未来也是懵懵懂懂,但总有一种‘恰同学少年’的感觉。”吴健回忆到。
铃铛阁
启蒙·师者榜样
“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老师,非吴开月吴老师莫属了。他是我高中三年的物理老师,高二时的班主任,更是我的偶像和精神导师。”吴健认真地说到。
吴老师头发花白,为人比较随和,同学们私下都叫他“老吴”。高中课程内容多,课业压力大,甚至有时上一节课刚结束,下一节课便紧接着开始。在这种快节奏的学习下,劳累感总会“围绕”着同学们,“有时候打了上课铃,有的同学仍趴在桌子上睡觉,还有的便迷迷糊糊地,上下眼皮好像在打架。”吴健调侃着。那时,老吴来到教室,看到同学们无精打采的状态,总会出其不意大喝一声“嘿!”,全班同学便立马清醒。上习题课的时候,老吴也不是一味地刷题,而是在精不在多,“一道题他总会写出三四种解法,让我们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并将整个高中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吴健夸赞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老吴也会时不时地向同学们传输一定的人生道理。高二的一次物理课上,讲到了“力使物体产生形变”这一知识点,为了让同学们更加透彻地领会,老吴带来了一套光学演示教具。在讲解中,老吴用力地按压讲台,教具中的光源经过镜面的几次反射照到墙面上,光点发生了显著的位移。这时老吴对同学们说道:“讲台的形变太小,大家没法直观地看出来,但是经过镜面的反射,这一微小的形变得到了显著的放大。大家年少时的行为习惯也是如此。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老吴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吴健对于物理学科倍感兴趣,在高考时,吴健的物理获得了满分的成绩。此外,老吴的形象风格也深深感染着吴健。
当时的老吴已年近半百,头发花白又略带些蓬乱,个人生活中不拘小节,较为粗糙,不会刻意地“收拾”自己。在外形、品格以及智慧方面,老吴和爱因斯坦甚为相似。“如果不知道他是一名教师,直接看穿着打扮,可能会以为是一名研究技术的工程师。”吴健打趣到。但实际上老吴内心细腻,属刚柔相济之人。老吴的板书看似非常随意,写字像画圈儿,但仔细观察,便能品出他独有的豪迈苍劲和柔情韵味。“我当时还有意无意地模仿学习他的字体,现在写字也还有他的影响在其中。”吴健说着。
在老吴睿智光芒的长久熏陶下,一个职业念想在吴健的脑海中倏忽闪过——“成为一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这一想法虽然尚未成熟,但却深深地埋在吴健心里,像一颗种子般悄然萌芽。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吴健全部选报了工科专业。直到现在,吴健仍不忘初心,依旧在工程师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老吴以物理为支点让我学会了高屋建瓴、逐个击破,也让我找准了人生道路的方向,他之前是也将一直都是我的榜样。”吴健深切地感慨。
内化·三中精神
正如千千万万三中学子一样,吴健对于校训也记忆犹新,感触颇深:“现在各行各业要创新,时时刻刻要创新。并且对于我们学习理工科的人来说除创新之外,还必须做到务实,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注重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
如今,三中校训已并非为口头符号,它早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吴健的工作理念甚至一言一行中。
吴健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9年吴健曾接到一个空气动力学领域的项目,主要负责开发控制系统和测试系统。“最困难的就是专业知识的欠缺,因为我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一领域。”吴健解释到。为了弥补自身的知识空白,并使项目更加顺利地开展,在调试设备前,吴健主动自学了空气动力学。在网上查阅电子教材,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相关领域的教学视频,已经成了他当时每天必做的两件事。甚至忙碌了一天后,在同事休息放松时,他仍然“抱”着电脑查阅资料、编写程序。除了自己学习,吴健和同事也会去到工业现场,向用户请教、沟通。“因为用户是专业领域的,我们相当于是外行。”吴健补充到。最终设备在年底成功投入应用。
近几年,吴健主持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风洞试验台、中国科学院燃机透平试验台、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减速机试验台等多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并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十余项,发表论文七篇,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平常工作中吴健并不经常想起三中校训,但是回过头来便发现,它早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血液中,并凝聚成为一种力量,指引着他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结 语
作为三中校友,吴健深情地表达了对母校的祝愿:“希望三中继续秉承校训,发挥求真务实的教学优势,不断为国家、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同时他也希望三中能够积历史之厚蕴,更展宏图,再谱华章!字字珠玑,每句话都是吴健对母校美好的期许。对于学弟学妹们,他也送上了鼓励:“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中提高自己,充分理解三中校训并将其付诸实践。”
“问析木之津,尊学海之滨,劫灰余地尚荆榛……”悠悠的校歌在耳边传来,年轻欢快而又深沉稳重。余音缭绕,铿锵有力,每个跳动的音符仿佛都在诉说着,三中学子在岁月的酝酿中那愈发浓郁的敬意。而这份敬意也终会日久弥新,为代代三中人指引方向。
撰稿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冉慧
指导教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冯帆
天津市第三中学沿革
■ 1901年创建,名为天津普通学堂。
■ 1903年移交官办,更名为官立中学堂。
■ 1905年王用熊接任监督,更改校名为天津府中学堂,监督改为堂长,由王用熊担任。
■ 1913年更名为省立天津中学堂,堂长王用熊。
■ 1916年更名为直隶省立第一中学校,校长王用熊。
■ 1928年,直隶省改名河北省,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一中学校,校长由马千里担任。
■ 1933年更名为河北省省立天津中学校。
■ 1940年秋,学校由省府移交天津市,更名为天津特别市市立第一中学校。
■ 1945年复更名为河北省省立天津中学校。
■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同年8月,学校改为市属,当时已有市一中、市二中,故排序第三,名为天津市第三中学,校长胡夏青(胡乔木之妹)。
欢迎关注
编辑:卢慧 李颖辉
排版制作:邢文胜
核稿人:郝连婷
领导审核:尹淑霞 刘扬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GO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